“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表达崇高敬意的礼节。所谓的“九拜”,并不是指叩拜九次,而是指九种不同的叩拜礼仪,不同的人依据其各自的等级和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相应的叩拜方式。《周礼·春官·太祝》记载:“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各自的具体做法是:“稽首”,为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缓缓贴近地面,而且头在地面上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后,这是拜礼中最为庄重的一种。“顿首”,其他方面与稽首相同,只是头一碰到地面就抬起来,因为头接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所以称为顿首,其庄重性仅次于稽首。“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这是拜礼中的较轻者。“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有捶胸顿足之意,表达极度的悲哀之情。“吉拜”,是先空首,再顿首。“凶拜”,是先顿首,再空首。“奇拜”,“奇”是单数的意思,为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推手为“揖”,引手为“肃”,“肃拜”实际上是一种是揖礼,并不下跪,而是俯身拱手行礼,但其表达的是拜的含义。
“九拜”之中,前三种是正式的拜礼,后面的几种则是正拜的变通。这些拜礼的应用范畴大体是:宗庙祭祀拜祖先,郊祀拜天拜神,以及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都行稽首礼;平辈和同级之间,行顿首礼;对于卑者的稽首礼,尊者以空首礼答拜;振动礼为丧仪中所用;吉拜礼行于各种祠祭;凶拜礼是服3年之丧时所用;肃拜礼为女子所用,因为女子佩戴的首饰较多,不便于跪拜,另外也用于军人之中,原因是军人身披甲胄,行动有所不便。
拱手是什么样的礼仪?
拱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行的礼节,在上古时期就已产生,做法是双手抱拳前举,近似于带手枷的奴隶,原初的含义为表示愿做对方的奴仆,以表示一种相当的尊敬。清代学者阎若璩在对《论语》的注释中提到:“古之揖,今之拱手。”但是拱手与作揖并不完全相同,拱手仅仅是双手抱拳前举而已,作揖则还要配合两臂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性的动作,正式的作揖还要鞠躬,后来揖礼简化,在行用的时候常常变成了拱手,而拱手与作揖这两个概念也就时常混用。